1.立即将伤病员搬到空气新鲜的场所,使伤病员仰卧。
2.解开伤病员的衣领、过紧的内衣、乳罩和腰带等,使咽喉部无压力,胸廓活动无阻力。
3.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痰、鼻涕、假牙及各种异物,以免堵塞呼吸道。
4.伤病员意识丧失时,舌后坠,可将呼吸道阻塞。因此,饮食伤病员头部尽可能后仰,抬起下颌,使呼吸道通畅。如在平地上抢救,可在背部垫一小枕,如无小枕,垫一双鞋也可以,使得头部可以充分后仰。头部后仰不充分,呼吸道不通畅,人工呼吸就无效。
人工呼吸通过呼吸运动的原理,用外力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应起肺被动的舒张和收缩,以帮助病人恢复呼吸。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背压法、仰卧压胸法等。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最简便,效果好,使用比较广泛。
第三步:人工循环 建立人工循环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使人工呼吸后含有新鲜空气的血液流向全身,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建立人工循环的方法有胸外心脏按压及开胸心脏按压。在现场急救中,只能应用胸外按压术;开胸心脏按压只适用于医院内,由专业人员操作。
胸外心脏按压法的原理是:心脏位于胸廓内,前面是胸骨和部分肋软骨,后面是脊柱。肋软骨有弹性,当用力按压胸骨下部时,使胸骨下陷3~4厘米,从而压迫心脏,压出心脏中的血液;下压力量解除时,胸骨抬起,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胸腔形成负压,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反复挤压,使血液流通。
1.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1)伤病员仰卧于木板床上或地上,以免因垫卧物柔软而抵消了按压的力量。如为弹簧床,则应在病人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免操作时,伤病员躯体离开木板。但不可因找寻垫板而影响开始按压的时间。
(2)救护人站在伤病员的左侧,将一手掌根部放在胸廓正中胸骨的下部(相当于两乳头连线的正中),另一手重叠在上,向下按压(儿童用单手即可)。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按压时垂直用力向下,要有冲击性。
(3)每次按压后应立即放松,使胸廓复位,心脏舒张。
(4)按压次数,一般成人每分钟按压60~80次,年龄小,次数多;年龄大,次数少。
(5)心脏按压应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如有两名抢救人同时抢救最好,一人做口对口人工呼吸,一人做心脏按压,每按压4、5次,吹一口气;如果只有一人抢救,则应按压心脏4、5次后,立即吹一口气。
(6)按压深度,成年人为4~5cm,幼儿及学龄儿童为3cm。
如果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有效,可以见到伤病员面色转红润,自主呼吸逐渐恢复,能摸到颈动脉搏动,能听到心跳的声音。
注意事项:(掌握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2.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1)手指也压在胸壁上(正常应为手掌压在胸壁上)容易引起肋骨或肋软骨骨折。
(2)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软骨骨折,导致气胸、血胸。
(3)按压时,抢救者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减弱,按压深度不足,使按压无效。
(4)冲击式按压,用力过猛,易导致骨折。
为了判断伤病员心搏是否存在或恢复,可用手触摸颈动脉的方法。颈动脉的方法。颈动脉是大血管,位置靠近心脏,容易反映心搏的情况;而且,颈部暴露,便于迅速触摸。颈动脉位于喉结外侧2~3cm。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血液供应。
(一)止血方法:包扎止血、指压止血、止血带止血、填塞止血、强屈关节止血
(1)头面部。用拇指压迫耳屏前的血管(颞浅动脉)搏动处可控制额部和颞部的出血。
(2)肩部。压迫锁骨上窝处的锁骨下动脉,可控制肩部及上臂出血。
(3)上肢。压迫上臂中部内侧的肱动脉用于控制手、前臂及上臂下端的出血;手部出血也可压迫腕关节掌外侧的桡动脉及掌内侧的尺动脉。
(4)下肢。压迫股动脉用于控制脚、小腿及大腿的出血,小腿及足部出血也可压迫月国窝处的月国动脉,足部出血压迫足背内侧的胫动脉和足背动脉可以止血。
(2)多头带是一条宽度较大的带子,两端各剪成四尾以上,包扎面积比较大,松紧也适度,如胸带和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