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园

“同”以共进·“异”显匠心

   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课程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武汉大学幼儿园一分园教师团队开展了本学期的3S“班级亮点分享”和3H“班本课程分享”活动3S组教师们抓住孩子们生活中的契机,持续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形成了各班的亮点进行分享。3H组教师们结合课程缘起、目标、网络图、实施路径、评价反思等方面,对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了生动详尽的梳理与分享交流。

·3S“班级亮点分享”

小一班:始终遵循教育纲要指引,小一班将游戏精神贯穿篆刻活动始终。以趣味游戏为载体,有机融合艺术审美、文化传承与技能训练,把枯燥的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转化为充满欢乐的游戏体验,为孩子们的成长筑牢根基。

小二班:从教育意义层面来看,撕纸对小班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锻炼效果显著,手部小肌肉群在一次次的撕纸尝试中得到有效锻炼,为日后使用剪刀、握笔等精细动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万物皆可撕”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孩子的动作发展、想象创造、情感社交等多方面都留下了深刻且积极的印记,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三班:模仿是小班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模仿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专注力与耐心,锻炼动手能。能够直观感受色彩搭配、形状组合,了解不同创作的技法,培养对美的敏感性,提升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四班:绘本以其独特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而音乐作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与绘本的结合无疑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世界的大门。正所谓说:“音乐是进入故事的河流,故事是进入图画的道路,图画是进入音乐的桥梁。”

中一班:节奏是音乐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连接旋律、和声、曲式等其他音乐要素的桥梁。通过节奏,幼儿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节拍,从而更精准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使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为日后的音乐学习和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二班:歌唱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操,启迪他们的心智,同时发展幼儿的旋律听觉和音乐能力‌。

中三班:版画作为一种古老而经典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记忆和艺术智慧。在幼儿园开展版画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还能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四班:撕纸粘贴画是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于游戏性的幼儿艺术活动。孩子们把纸拿在手里,撕成两半时发出的声音,会让他们有-种特别新奇的感受。撕纸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手部肌肉力量,还可以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用撕出来的形状拼贴组合成各种的图案,更是给了孩子们无限创作的空间,让孩子们撕出快乐,撕出品味,撕出创意。

大一班:扭扭棒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美工材料,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通过美育活动带着孩子去体验扭扭棒的千变万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孩子尽情探索、创造,享受动手操作的乐趣。同时也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二班:扎染活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对于幼儿来说,可能难以掌握复杂的扎结和染色方法。例如,橡皮筋绑不紧、染料渗透不均匀等问题都可能出现,那么如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扎染过程呢?一起来看看吧!

大三班: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瑰宝,将刺绣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融入幼儿特色教育中,有助于让幼儿体验民间艺术之美,有效地促进幼儿智能的提升和小手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大四班:妙剪生花—剪纸活动,它能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提升手眼协调能力。剪纸需专注力,有助于培养幼儿耐心与专注度。同时,幼儿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感受传统民间艺术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其审美能力发展。

·3H“班本课程分享”

大四“编织”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是一项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将“编织”有效地融入到幼儿教育中,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在学习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了民族自豪感。

大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延绵了5000年的伟大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就藏在流传至今的一件件文物上。让我们跟着大三班的小朋友们一起穿越时空,去看看“奇妙博物馆里的文物——编钟吧!

大二:当洁白的布料遇上板蓝根会触碰出什么不一样的火花呢?大二班小朋友与板蓝根、布

产生的魔法就此开启。

大一:京剧是我国国粹之一,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严谨的表演技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接下来让我们跟着大一班孩子的视角一起探索、体验、感受京剧的魅力吧!

中四:纸,不仅是孩子们熟知的事物更是他们游戏、创作和探索的素材在“纸”想和你玩主题活动中 孩子们与纸展开一系列的互动不知不觉发生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故事

中三: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和布邂逅了一段,关于布的故事,当布艺印显传统文化,当童心碰撞拙趣之美,让我们和跟着孩子们,一起进入布的世界吧

中二在这个金风送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里,中二班的小探险家们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探索自然美丽与奥秘的神奇之旅。

中一:陶艺之美,在于匠心,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泥土的呼吸,让传统工艺,绽放现代光芒。现在请欣赏中一班版本主题分享“陶”出精彩,“泥”最可爱。

小四:幼儿在一次次的尝试。体验中,玩中学,学中玩,发现南瓜更多的秘密,积累了更多关于南瓜的经验。

小三《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探究活动应密切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老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对象”。橘子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和熟悉的水果之一一起来看看《橘子有话说》吧

小二幼儿园种植区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孩子们认识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宝地。小小的土豆也有着许多奥秘和教育价值,它能和孩子们碰擦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小一小小脚印,如神秘密码,引萌娃目光。小一班班本主题《一起“趣”拓印》由此启航,让孩子们开启奇妙创造之旅,感受拓印之乐。

小一:一个小点能引发孩子奇思妙想,“点点”世界藏着奥秘和乐趣。现在让我们深入充满魔法的《点点点》主题案例。一起感受孩子们在点点世界里的欢乐和收获。

   两位园长分别对分享活动进行了点评,既充分肯定了各班的闪光点,同时也提出希望老师们要善于记录,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寻找课程素材;要腑下身子从孩子们的行动中寻找课程的落脚点;要多思考,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深度探究,在多元体验中提升能力、增长经验教育的意义是在生活、在自然中成长。生活中的丰富资源是孩子们宝贵的财富。每一次课程故事,虽然微小朴实,但却蕴藏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只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需要,并且及时给予有效支持,课程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课程的价值也由此显现。

    

每一个探讨的问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教育生命力的迸发每一场教研的分享都是集体教育智慧的传递。分享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更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学习与研讨平台。

“同”以共进“异”显匠心通过共研共思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对班本教学的理解,更能够激发新的教学灵感,共同探索出更多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与路径我们将始终秉承“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理念,帮助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跑出“加速度”!为教师搭建一个挖掘潜能、展现教学风采的平台,同时也让教师们将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效促进我园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