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幼儿园三分园深化家园共育实践,于2月21日召开“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系列家长会活动。作为湖北省教育规划课题“家园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成果转化项目,此次活动以“共筑·共育·共生”为内核,通过文化浸润、策略共建、情感共鸣三重维度,谱写家园协同育人新篇章。
共筑文化根基:五张名片见初心
新生家长会上园长魏莹以“五张文化名片”为引,立体呈现教育图景:从承载历史记忆的园所沿革,到教师团队“蹲下来对话”的日常姿态,再到“双向奔赴”的家园共育机制,带领家长沉浸式感知“以诚相待、以心育心”的办园初心;教学园长陈晶通过纪实影像,生动诠释“五健”课程体系,让教育理念在家长心中落地生根。后勤园长许敬林则以“健康防护”为切入点,用真实案例展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标准。



共育成长阶梯:三阶赋能启新程
班级家长会上,小、中、大各班教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目标,通过图文展示、案例分享、互动问答等形式,与家长们展开了深度交流,让家长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到教育共同体的温度。
小班·信任破冰
聚焦“自主成长支持系统”,小一、小二、小三及小四班教师通过成长档案动态回放,呈现孩子们一个学期的成长变化,通过深入剖析小班孩子发展目标与特点,教师们针对各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尽的阶段发展分析。小五班,教师则以“稳健启航,迈好成长第一步”为重心,专注于指导家长如何有效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为他们铺设平稳的成长之路。提出“渐进式陪伴计划”,以绘本共读、情绪日记等趣味形式,帮助家庭缓解分离焦虑,实现从“抱紧”到“放手”的温柔过渡。在此基础上,教师们精心设计了个性化的教育目标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计划,旨在激发孩子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中班·习惯筑基
中班教师聚焦“习惯养成和个性发展”,通过游戏共参与的形式展示班级活动,增进家长对孩子生活与学习的理解。教师详细讲解中班孩子年龄特点,鼓励家长教育既要张弛有度,也要引导规范又给予自由。强调孩子独特性,呼吁家长接纳并挖掘孩子优势,避免单一评价,以积极视角看待孩子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强调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规范与自由间找到平衡点,建立“接纳差异,静待花开”的教育共识。

大班·衔接赋能
大班教师紧扣“幼小衔接”主题,聚焦于“时间管理”、“任务意识”与“能力提升”三大关键词,深入剖析了幼小衔接的核心内容。教师们通过生动案例与实用策略,指导家长如何在日常中培养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逐步树立任务责任感,提升综合能力。会议特别设置了“答疑互动”环节,教师们耐心回应家长疑问,提供专业建议,有效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同时,教师们重申家园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与教师紧密配合,积极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从身心适应到学习准备,绘就科学过渡路线图。

共生教育生态:双向滋养绽芳华
活动后班级群收录家长“教育回音壁”反馈数十篇。小班家长写下“教师专业解读让我们学会用‘成长型思维’与孩子共成长”;中班家庭分享“通过教师细致观察和个性化指导,我们找到了因材施教的钥匙”;大班父母感慨“幼小衔接不仅是孩子的课题,更是家长的修行”。这些真实心声,正是家园共生共长的最佳注脚。

本次活动通过文化浸润、策略共享、科研赋能三重维度,立体构建家园共育新样态。作为“家园教育共同体”课题的深度实践,本次家长会实现了从理念传导到策略共生、从单向输送到双向滋养的跨越。正如园长所言:“当家庭与幼儿园成为成长合伙人,每个孩子都将获得双倍滋养。”在这片协同育人的沃土上,教育共同体的理想正抽枝展叶,孕育无限可能。
(编辑:王珊君 图片:各班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