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武汉大学幼儿园三分园紧扣“健康聆听,无碍沟通”主题,开展“陶医生小课堂”暨全国爱耳日特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认知探秘-习惯养成-责任传递”三维课程体系,为幼儿打造沉浸式听觉健康教育新场景。
探秘篇:解码声音的奇幻旅程
3月3日上午,幼儿园小礼堂内,一场特别的“声音魔法课”正悄然开启。“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儿看不见。”随着保健医生陶洪美抛出童趣谜语,小礼堂瞬间化作声音实验室。手持卡通耳廓模型的“护耳导师”陶医生将精密听觉系统解构成童话场景:声波乘着“耳道滑梯”呼啸而下,“鼓膜鼓手”随即敲响信息传递的节拍。当孩子们指尖触碰到仿真模型时,孩子们的眼睛同时绽放发现奥秘的星光。


在“这是谁的声音”互动环节,小礼堂变身奇幻声场,小狗的欢吠、小猪的呼噜、小鸟的啁啾此起彼伏,孩子们在声源定位的趣味挑战中,切身感受着听觉赋予世界的斑斓色彩。当声浪渐息,多媒体屏幕亮起趣味动画,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复诵护耳童谣,有的模仿卡通人物捂住耳朵的夸张动作,有的自发当起“音量监督员”,用童趣盎然的肢体语言构筑起健康聆听的认知防线。

养成篇:奏响护耳习惯三重奏
幼儿园各班级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游戏化方式深化护耳教育,打造特色护耳活动。小班幼儿通过儿歌、情景剧等,在趣味互动中认识耳朵结构;中班幼儿借助蒙眼辨位、纸杯传声筒等听觉游戏体验声音奥秘,同步科普科学用耳;大班则化身护耳宣传员,自主设计图文倡议书,形成“校园-家庭-社会”联动的护耳教育链。活动通过阶梯式设计,实现了从器官认知、习惯培养到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递进式教育目标。这种从具象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迁移,让科学护耳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传承篇:听见教育的春之回响
当离园的音乐响起,走廊里仍回响着孩子们的护耳童谣。这场以全国爱耳日为契机的主题教育,不仅让“科学用耳”的种子扎根童心,更以沉浸式、游戏化的创新模式,诠释了幼儿健康教育的新范式。武汉大学幼儿园三分园用童趣解码科学,用游戏传递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这曲守护听觉的春日协奏中,我们分明听见了教育最美的回响。
(编辑:王珊君 图片:各班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