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园

珞珈山下绽新枝:携手赋能幼教空间重构新范式

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武汉大学幼儿园三分园创新探索"环境育人"新范式,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收纳教育实践,构建起"环境改造-专业成长-课程建设"三维联动机制,为保教队伍专业素养提升开辟新赛道。幼儿园依托高校资源,将科学收纳体系转化为保教团队发展载体,实现空间重构与教育赋能的双向奔赴。

一、示范班级改造:从"痛点"到"亮点"的空间革命

幼儿园特别邀请武汉大学总务后勤部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宿舍文化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庆利及其专业收纳整理师团队,以中一班为示范场域,开展沉浸式空间改造实践。通过"痛点诊断-方案设计-实施改造"三阶联动,将高校后勤管理的精细化标准转化为幼教场景解决方案。她们以"幼儿自主性"和"教师便利性"为核心理念,重组空间布局实现教具有序收纳,既提升教学效率又激发幼儿探索欲。保育师通过观摩领悟到科学的收纳设计是传递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实现了功能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统一。

二、三维六阶培训:锻造保教团队空间管理新能力

为提升保教团队空间管理能力,4月1日上午,陈主任为教职工开展"幼儿园乐类/公类平衡整理"专题培训。通过"三维六阶"系统化培训体系,为大家专业成长注入实践新动力。

培训以中一班收纳改造实录视频切入,直观呈现储物空间利用率低、教具取用路径迂回等典型问题,并同步展示该班级系统化整理改造的全流程。随后,陈主任围绕“项目概况-问题描述-解决方案-整理成果-维持建议-亲子整理”六大模块,详细解析收纳整理的"规划、整理、收纳、维持"四大核心程序,以及"采集-统计-清分-筛选-定位-分置-归位-调整"八大实施流程。重点阐释"四适原则"(适量、适态、适位、适体)在提升整理效能中的实践价值,并分享教玩具分层管理、物质材料轮换使用等实用策略。

在互动研讨环节,参训教师与保育师结合班级储物痛点积极提问,陈主任耐心细致逐一解答,现场生成多个可落地实施的改进方案。培训不仅强化了保教人员的专业整理技能,更将收纳智慧融入生活教育场景,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教育者"。

一位教师提到“收纳教育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保育师用‘教育思维’设计空间,教师以‘研究者’姿态优化环境,空间便不再是冰冷的容器,而成为充满教育可能性的成长场域。”

幼儿园将此经验整理为案例,推广至全园各班级,并建立“空间品质督导机制”,推动管理精细化。同时,开展收纳整理实践活动,以收纳为切口,让环境“说话”,让整理“育人”。

此次活动,不仅为武汉大学幼儿园三分园带来了空间上的变革,更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未来,幼儿园将继续深化“环境育人”理念,为幼儿创造更加优质、有序、富有教育意义的成长空间。